李宝鸿 男,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现任云南省蒙自鸿程医院专家组长、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医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研究会常务理事、云南省医学哲学研究会理事。荣获三等功3次,多次受到部队和地方政府嘉奖表彰。2005年获全国医药卫生优秀成果三等奖;2006年、2008年先后两次获解放军总后勤部“医学成果奖”三等奖;2007年获“国家专利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国家专利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9年获“中华之魂全国十大创新人物奖”“2009年亚太五星级杰出名医功勋奖”“建国60周年中国医疗行业最具影响力人物”称号;2011年获云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先后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牌匾48面(块)。2010年10月被成都军区表彰为“支援西部大开发工作先进个人”。在《中医临床研究》《中国医药指南》《西南国防医药》《西南军医》《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昆明医学院学报》《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等省级以上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8篇,其事迹曾在云南电视台、红河电视台、中国优秀企业网“成功之路”栏目、《云南科技管理》杂志、《2011年云南科技年鉴》《中国名流周刊》《滇南晨刊》《云南政协报》《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红河日报》《影响力人物》杂志等报刊媒介上作过报道。其领导下的蒙自军分区医院被当地人民誉为“老百姓信得过的医院”。
其出身民间医药世家,熟知许多民间偏方、单方,注重走中西医结合之路,潜心研究中医学,研究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掌握中医系统理论,把深入发掘、发展民族民间医药,使之造福于人类为己任。凭着对中医的热爱和多年从医积累的经验,全身心投入到研制中医药上,依据家传验方,经26年的艰苦努力及临床实践,研制而成的红灵芝排毒化肿胶囊、排毒化肿茶、排毒化肿片、红灵芝含片等红灵芝系列药品,获军队批准文号,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5项发明专利、3项外观设计专利。红灵芝系列药品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增强对化学药物治疗的耐受性;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激活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活化T细胞,诱生干扰素,对肿瘤等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003年4月、7月,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药剂科药理毒理研究室对该药品进行小鼠急性口服毒性试验、大鼠长期口服毒性试验得出结论,该药品是一种无毒性和副作用的中药制剂。2008年7月,云南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对该药品进行药效学试验研究,证明疗效。经蒙自军分区医院、成都军区机关第一门诊部、成都军区机关第三门诊部等医院对数千名患者的临床验证,红灵芝排毒化肿胶囊、红灵芝排毒化肿散等对治疗肿瘤、子宫肌瘤、囊肿、肺气肿、肺大泡、红斑狼疮、风湿、腰腿痛、急慢性咽喉炎、支气管炎、腮腺炎、舌炎、口腔炎、食道炎、胰腺炎、湿热胃肠炎、前列腺疾病、痔疮、无名肿痛、乳腺小叶增生等病症有疗效。
获得专利情况
1.2004年12月1日包装盒(清火排毒茶)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发明专利证书。专利号:ZL200430029332.X。
2.2005年12月28日《清火排毒化肿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发明专利证书。专利号:ZL02128154.8。
3.2008年4月2日《红灵芝含片》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发明专利证书。专利号:ZL 200610010852.4。
4.2009年11月4日《一种抗炎消肿的组合制剂》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发明专利证书。专利号:ZL200710065798.8。
5.2009年11月11日瓶帖(排毒化肿片)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发明专利证书。专利号:ZL 200830257461.2。
6.2010年1月27日瓶帖(排毒化肿胶囊)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发明专利证书。专利号:ZL 200830257516. X。
7.2010年5月19日《治疗型灵芝组合茶》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发明专利证书。专利号:ZL200710065797.3。
8.2010年12月22日《保健型灵芝组合茶》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发明专利证书。申专利号:ZL200710065796.9。
专项科研成果
1.2002年,“中西药复合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00例临床观察”获全国优秀临床医学学术成果一等奖;
2.2005年4月,“排毒化肿胶囊治疗慢性咽喉炎72例”获全国医药卫生优秀成果评审委员会“全国医药卫生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3.2006年,“加味当归补血汤对肿瘤患者放化疗增效减毒作用的临床观察 附:392例病例报告”获全国医学新技术优秀成果交流会一等奖;
4.2006年12月,“加味当归补血汤对肿瘤放化疗增效减毒作用临床实验研究”获解放军总后勤部“医学成果奖”三等奖;
5.2007年4月,“阿氏穴治疗腰腿痛”列为成都军区中医药技术大比武项目;
6.2007年9月,参加成都军区中医药技术大比武获军区第四名;
7.2007年12月获“国家技术发明奖评审委员会”颁发的“国家专利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国家专利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8.2008年8月,“排毒化肿胶囊毒理、药效与临床对慢性咽喉炎的研究”获解放军总后勤部“医疗成果奖”三等奖;
9.2011年4月“红灵芝排毒化肿胶囊抗肿瘤临床实验研究及应用”研究项目获云南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学术论文
1.2002年6月,《萞麻叶治疗痔疮60例报告》一文发表于《中华医药》第六期;
2.2002年,《中西药复合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00例临床观察》一文发表于《西南国防医药》 第6期;
3.2002年7月,《自拟排石粉治疗泌尿系结石1375例临床报告》一文发表于《西南国防医药》第13卷第2期;
4.2003年9月,《清火排毒化肿散(胶囊)的研制工作总结》一文获成都军区药学、医学学术年会优秀奖并作大会交流、收入年会论文集;
5.2003年9月,《清火排毒化肿胶囊临床观察》一文在成都军区药学、医学学术年会上并作大会交流、收入年会论文集;
6.2004年6月,《红灵芝排毒化肿胶囊治疗心肌炎一例报告》《排毒化肿散治疗卵巢肿100例报告》《排毒化肿散治疗滤泡增生39例疗效观察》三篇论文在成都军区药学、医学学术年会上大会交流、收入年会论文集;
7.2004年9月,《排毒化肿胶囊治疗慢性咽炎72例》一文发表于《中国民间疗法》第12卷第9期;
8.2004年10月,《清三焦湿热法对39例慢性肥厚性咽炎治疗作用的观察》一文发表于《西南军医》第6卷第5期;
9.2004年12月,《清火排毒化肿胶囊临床疗效观察》一文发表于《西南国防医药》2004年第14卷第6期;
10.2005年4月,《加味当归补血汤对肿瘤患者放化疗增效减毒作用的临床观察 附:392例病例报告》一文发表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第2期;
11.2006年6月,《云南第五红(红灵芝系列)药品》一文发表于《中国名流周刊》;
12.2008年3月,《 三黄丹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分析》一文发表于《西南军医》第10卷第2期;
13.2008年8月,《排毒化肿片治疗肿瘤》一文在全军肿瘤学术会上作大会交流;
14.2008年,《纵隔肿瘤一例报告》一文发表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第7期;
15.2008年,《排毒化肿胶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炎122例疗效观察》一文发表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第9期;
16.2008年l1月,《蒙自排毒化肿胶囊治疗直肠腺瘤的临床疗效分析》一文发表于《西南军医》第10卷第6期;
17.2008年l1月,《排毒化肿片治疗子宫肌瘤卵囊肿102例疗效观察》一文发表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第11期;
18.2008年12月,《三黄丹胶囊治疗心绞痛及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疗效分析》一文发表于《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第6卷第5期;
19.2008年,《排毒化肿片治疗肿瘤》发表于《第七届全军肿瘤学大会论文集》。
20.2009年1月,《排毒化肿胶囊治疗肌瘤、腺瘤(癌)的临床疗效分析》一文发表于《西南军医》第11卷第1期;
21.2009年3月,《排毒化肿胶囊抗肿瘤药效与三种化疗药物、动物试验对照》一文发表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第9期;
22.2009年7月,《红灵芝排毒化肿胶囊与红灵芝排毒化肿散同治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疗效观察18例》一文发表于《中外名医风采》第7期;
23.2009年7月,《排毒化肿胶囊和排毒化肿散同治胰腺肿瘤十六例临床报告》一文发表于《中外名医风采》第7期。
24.2010年3月,《排毒化肿胶囊对实验性咽炎的影响》一文发表于《昆明医学院学报》,
25.2010年7月,《红灵芝排毒化肿胶囊与红灵芝抗炎消肿散同治肺腺癌38例临床疗效观察》一文发表于《第八届全军肿瘤学大会论文汇编》。
26.2011年3月,《红灵芝排毒化肿胶囊与红灵芝抗炎消肿散同治乳腺癌35例临床疗效分析》一文发表于《国际中医药临床研究学术会议暨全国第二届中医临床研究学术论文集》。
2010年7月,《红灵芝排毒化肿胶囊与红灵芝抗炎消肿散同治乳腺癌临床疗效观察35例》一文发表于《中国医学新进展》第5卷第7期。
2011年7月,《红灵芝排毒化肿胶囊与红灵芝抗炎消肿散同治乳腺癌35例临床疗效分析》一文发表于《中医临床研究》第3卷第13期。
27.2011年7月,《排毒化肿片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56例临床疗效分析》一文发表于《中国医药指南》第9卷第21期。
28.2011年10月,《排毒化肿片联合排毒化肿茶治疗肺腺癌41例临床疗效分析》一文发表于《西南国防医药》第21卷第10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本人提供,发布本文为挖掘中医药防治、疗法,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不做个别诊断、用药和使用的根据,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